一诺:女性为什么更穷?
从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间,劳动力市场中收入的性别差距越来越大。城镇在业女性的平均收入由1990年的占男性平均收入的77.5%下降到了2010年的67.3%,降低了10个百分点。农村的男女收入差距扩大得更严重,1990年农村在业女性的平均收入是男性平均收入的79%,2010年女性的平均收入只有男性的一半多一点(56%)。
性别工资差距可能由能力差异造成,也可能由歧视造成。衡量能力差异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受教育程度。然而,教育机会中性别差距的缩小并没有带来就业收入中性别差距的缩小。教育水平的提高在中国带来了男女收入的增长,但没有带来男女收入差距的缩小。
就像上面「翻译」的,女性的收入占男性收入的比例,几十年来越来越小。饼在做大,而女性分的那部分,在成比例降低。
2021年友成基金会做了一个针对农村女性的研究——《农村女性经济赋能扫描研究报告》。
看这个报告的数据,状况并没有改善。记得上面提到的农村女性收入占男性收入的比例从1990年的79%降到2010年的56%。这个发表于2021年的报告里提到:
研究团队根据 2017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测算,按照户籍,农村女性(农业户口)的收入约为16419元/年,农村男性(农业户口)的收入约为33080元/年。
研究团队根据 2017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测算,按照户籍,农村女性(农业户口)的收入约为16419元/年,农村男性(农业户口)的收入约为33080元/年。
做一个简单的除法,农村女性的收入只占男性的49.6%,也就是在七年的时间里,这个比例又降低了。低到了一半以下!
当然这些研究报告,都会问,为什么?
在2014年的报告里,就提到这一个重要原因是:
无酬照料劳动主要由妇女承担且价值不被承认。
「翻译」一下就是,女性并不是对经济发展参与或者贡献少,只是这些贡献不被承认。
而事实上,无酬照料劳动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董晓媛和安新莉基于中国2008年时间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无酬照料劳动的价值相当于中国GDP值的25%-32%、中国消费量的52%-66% 以及中国产业总产值的63%-80%(2012)。
但是,妇女无酬家务劳动的价值和对家庭社会的贡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但没有得到社会承认,反而成为她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障碍。
30多年经济政策和公共政策的这一变化,加速了妇女在劳动力市场的边缘化地位,凸显了性别不平等。
而事实上,无酬照料劳动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董晓媛和安新莉基于中国2008年时间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无酬照料劳动的价值相当于中国GDP值的25%-32%、中国消费量的52%-66% 以及中国产业总产值的63%-80%(2012)。
但是,妇女无酬家务劳动的价值和对家庭社会的贡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但没有得到社会承认,反而成为她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障碍。
30多年经济政策和公共政策的这一变化,加速了妇女在劳动力市场的边缘化地位,凸显了性别不平等。
这些数据,大家看了,是不是触目惊心?也就是如果无报酬照料劳动被算进GDP的话,会占到GDP的1/3,消费量的2/3。而这些年来的经济发展,女性的付出不仅没有得到合理补偿,反而成了她们的枷锁,成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障碍。
2021 年的友成基金报告里,也提到:
农村女性是家务劳动、子女教育、老人照料等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全球范围内,农村地区和低收入国家的女性每天花费在无偿照料工作上的时间是14个小时,是同类地区男性的5倍。根据2018年第二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居民每天用于无酬劳动的平均时间为2小时42分钟,其中农村男性约花费80分钟,而农村女性则约为230分钟,农村男性从事家务劳动平均时间约为50分钟,而农村女性从事家务劳动平均时间接近150分钟,约为农村男性的3倍,同时陪伴照料孩子生活每天约花费其50分钟。
报告里提到了很多农村女性的现状,这里只粘贴一下小标题。
农村女性:
受教育程度总体较低,贫困发生率高。
非农就业需求较大,但可获取的培训资源较少。
心理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心理关怀与支持,但几乎无法获得专业的心理干预和支持。
缺乏对女性权利的认知,参政意识和能力较低。
主体自觉意识较弱,家庭地位相对男性较低。
农村女性:
受教育程度总体较低,贫困发生率高。
非农就业需求较大,但可获取的培训资源较少。
心理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心理关怀与支持,但几乎无法获得专业的心理干预和支持。
缺乏对女性权利的认知,参政意识和能力较低。
主体自觉意识较弱,家庭地位相对男性较低。
这里面的每一条,落在个体身上,都是无比沉重的。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年虽然有进步,其实情况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改善的原因。
2020 年乐施会发表里一个报告,题目很有冲击力,号召大家「直面」——《直面照料时代:无偿、薪酬过低的照料工作与全球不平等危机》。
摘要是这样讲的:
经济不平等现象已然失控。2019年,全世界的亿万富翁只有2153人,其占有的财富却比46亿人的财产总和还多。这巨大的差距建立在一个有缺陷的、充满性别歧视的经济体系之上。该体系只知珍视少数特权人群(大多数是男性)的财产;却对(每年累计)过百亿小时的、极其重要的无偿及薪酬过低的照料工作视而不见,这些工作主要由全球各地的妇女和女童完成。照料他人、做饭、打扫、汲水和拾柴——这些都是维系社会和社区福祉、保证经济正常运转的日常必备劳作。繁重且不平等的照料工作固化了性别和经济不平等现象。
上述局面必须改变。各国政府亟需采取行动来建立一种女性主义的、重视真正社会价值的「人本经济」,而不是刺激对利润和财富的无休止追求。对国民照料体系进行投资,解决由妇女和女童承担的不成比例的照料责任;实行累进税制,包括对财富征税;立法支持照料工作者——这些是可实现且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所以结论就是:
1. 女性相对男性,穷,而且越来越穷。
2. 这不是因为女性不聪明不能干不努力,是因为有巨大的结构性的限制,首当其冲的是无偿的照料工作。也就是说,女性的大量劳动对经济运行至关重要,但不能得到经济运行体系的认可。
3. 而且更重要的,因为这些付出带来的时间贫困、体力贫困、精力贫困,使女性更没有时间去思考什么女性权利问题,什么参政的可能,甚至有普遍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而得不到支持,因此是一个恶性循环。
如何破?
首先有很多像文中提到的组织、学者做这方面的报告,引起更多的关注。
在个人层面,希望有更多女性意识到这样的总体处境,从报告里提到的「主体自觉意识」开始。
所以诺言进入第五年,我定的主题是「有趣有钱」,和大家一起聊聊钱——这个看上去「肤浅」的话题。
但其实「钱」背后的问题,一点都不肤浅。在个体层面,是如何实现「主体自觉」这个巨大的命题,理解和调整我们个体和金钱的关系。在宏观层面,是从性别的角度理解经济现象,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经济学常识,是理解主要的财富相关机构是如何运作的。
参考资料:
1.《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性别平等》https://cnlgbtdata.com/files/uploads/2020/01/8da8b3114494a28be31a86a6cb1a714f.pdf
2.《农村女性经济赋能扫描研究报告》http://www.youcheng.org/upfile/20210507104335.pdf
3.《直面照料时代:无偿、薪酬过低的照料工作与全球不平等危机》
https://www.oxfam.org.cn/index.php?c=article&id=4030
https://www.oxfam.org.cn/uploads/2020/01/211433034372.pdf
4.《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412995
本文转载自奴隶社会(ID:nulishehui)。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原创文字,听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讲自己的故事。麦子熟了经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THE END -
点击下方【视频号】关注麦子熟了
每天三分钟,和你分享更多精彩生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