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民警深夜上门施压删视频,监控曝光引发公权滥用争议

本文基于以下微博话题的智搜结果生成

关于广西防城港“民警上门要求删视频”事件,结合多方信息梳理核心脉络及争议焦点如下:

🚨 事件时间线

会车冲突(7月22日)

网友“吃鸡平头哥”(陈先生)在乡村窄路与奔驰车会车时主动靠边避让,奔驰女司机拒绝挪车,反要求其倒车。遭拒后,女司机亮出封面标有“行政、司法”字样的红色证件威胁:“要不然我就拿证了!”同行男子当场报出陈先生住址与姓氏。陈先生质疑其滥用职权非法获取公民信息,向当地警方及12345投诉未果。

民警施压删帖(7月31日)

事件网络发酵后,涉事奔驰女司机、两名民警及一名便服男子于深夜10点突访陈先生农村老家。民警通过陈母电话要求当事人:

立即删除所有曝光视频及网友评论;

公开向奔驰女司机道歉;

声称其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威胁“不删视频就拘留”(未说明具体条款)。监控显示民警使用强光手电照射、反复敲门,致陈先生患高血压的母亲受惊。

被迫道歉(8月1日)

陈先生发布反讽式“道歉视频”,内容暗含控诉:

自称应主动倒车让路,“即使后方有车”;

不该曝光对方用个人信息威胁的行为;

向民警致歉“因破事劳烦深夜上门”。同日,防城港市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通报称成立工作组调查,感谢舆论监督。

⚖️ 四大核心争议

民警执法合法性存疑

程序倒置:民警未调查女司机涉嫌滥用职权、侵犯隐私(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0条),反以执法名义为私人利益施压删帖。

法律依据模糊:以“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威胁拘留却未明确条款,被法律界质疑滥用职权。

女司机身份与特权疑云

证件性质不明:“行政、司法”证件来源及合法性未公开,公众要求彻查是否涉及公职人员。

信息调取违规:仅凭车牌秒查公民住址姓氏,涉嫌违规使用公安内网系统(违反《公安机关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深夜上门执法的正当性

非紧急情况下深夜到公民住所施压,违反《公安机关执法细则》“避免干扰正常生活”规定。

带涉事女司机同往,被批“执法沦为私人保镖。

监督权与公信力危机

当事人通过12345、警方投诉无果后网络曝光,反遭公权力压制,反映基层投诉机制失效。舆情爆发后单日话题阅读量破亿,网民自发曝光奔驰车牌(桂A**6874P)。

🔍 官方回应与公众诉求

防城港警方:称“执法过程录音录像”,对女司机是否公职人员回应“视情况公布”,引发舆论不满。

联名诉求:

彻查女司机背景及证件来源;

审查涉事民警是否违规;

公开信息调取记录及处罚结果。

💎 事件本质与警示

此次纠纷已超越普通路怒冲突,成为检验 公权力边界、公民监督权与个人信息保护的标杆案例。若执法者为“维稳”压制正当维权,将动摇法治社会的公平基石。正如网民所言:“一秒可查平民信息,三天难查亮证背景”——唯有公开透明的调查,才能修复受损的公信力。

(截至8月2日,防城港警方未公布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