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全过程,叛军从20万到5千,领袖从安禄山到史朝义
安禄山表面上对玄宗忠心耿耿,实际暗中作谋反准备。他还以防御敌寇为理由,在范阳城北筑了雄武城,在里面储藏了不少兵器和粮食。他还奏请玄宗派王忠嗣率兵前来助役,欲乘机留下其精兵猛将。
李林甫死后,唯一的隐患消除,在755年11月,身居数职的安禄山感觉自己密谋这么久了,所有的装备和兵力都已经足够谋事了。
当时十个节度使加起来总统兵四十九万五千人,而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范阳节度使管辖九万一千四百人,平卢节度统辖兵士三万七千五百人,河东节度使统辖兵士五万五千人,所以当时的他已经拥有号称20万兵力,在他看来,足够用来搞事情了。
安禄山遂从范阳起兵造反,诈称奉唐玄宗旨意率领部队讨伐逆臣杨国忠。很快战争就爆发了,而在太平时期生活久了的人根本不知道战争的恐怖,朝中军队质量太差又毫无准备,所以根本打不过安禄山手中的精兵强将边防军。导致安禄山一路进攻直至长安,连玄宗都弃长安而逃,北方陷入混战之中。
然后唐玄宗入蜀成了太上皇,太子李亨北上灵武登基为帝,之后便开始了收复两京的战争。而此时的叛军也起了内乱,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了,安庆绪自己做了皇帝。
大唐名将郭子仪受命收复长安,郭子仪力主向回纥借兵,然后郭子仪带领唐军在长安城外与叛军进行了大决战,双方投入兵力25万。
起初唐军不占任何优势,是猛将李嗣业的骁勇善战才稳住了阵脚。最后在叛军偷袭唐军时,联合回纥军夹击叛军,叛军大败,逃回长安城,后感觉长安城朝不保夕,便弃长安而逃。
此次大战,唐军杀了叛军6万人,收复了长安城。兵败后的安庆绪只剩6万人,但是史思明和安庆绪并不合,所以在安庆绪求助史思明后,史思明又把安庆绪给杀了,接管了所有的叛军,做了皇帝。
史思明接管的安庆绪的叛军继续和唐军作战,自己带兵返回范阳,留下儿子史朝义驻守邺城。但是后来他又与他的儿子史朝义发生了矛盾,史朝义反手把他给杀了,自己做皇帝。
史朝义做皇帝以后,根基尚浅,军队并不完全听令于他,所以多次与唐军交战都是以失败告终,所剩的兵力也一点点被蚕食。
最后一次在洛阳与唐军交战,被唐军杀6万人,被捕获的有2万人,打不过的史朝义只好带着5千士兵突出重围来到范阳。但是他却不知道此时范阳的守城部队已经投降了,此时所带的这5千士兵因进不了范阳也各自四散逃去,走投无路的他只好吊死了。
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让一个国家从繁荣昌盛到衰弱至极,人口急剧下降。从安禄山最开始时拥有19万之多的兵马,到后来史朝义手中只有5千士兵,足可体现战争的残酷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