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在脸上的除了硅胶还有什么?影像解密韩国整容

图:Ji Yeo

编辑:柴柴

在消费的全套装备中,有一种比其他一切都更美丽、更珍贵、更光彩夺目的物品——它比负载了全部内涵的汽车还要负载了更沉重的内涵。这便是身体(CORPS)。在经历了一千年的清教传统之后,对它作为身体和性解放符号的“重新发现”,它(特别是女性身体,应该研究一下这是为什么)在广告、时尚、大众文化中的完全出场——人们给它套上的卫生保健学、营养学、医疗学的光环,时时萦绕心头的对青春、美貌、阳刚/阴柔之气的追求,以及附带的护理、饮食制度、健身实践和包裹着它的快感神话——今天的一切都证明身体变成了救赎物品。在这一心理和意识形态功能中它彻底取代了灵魂。

——让·鲍德里亚

我们想要说明的是,当前生产/消费的结构在这一主题上促成了与自身身体不和谐(却深刻联系)复现表象相联系的一种双重实践:作为资本(CAPITAL)的身体的实践,作为偶像(FETICHE)(或消费物品)的身体的实践。在这两种情况中,重要的都是那远未被否定或忽略的身体能够得到毫无约束的投入(取这个词的两个意思:经济投入和心理投入)。

——让·鲍德里亚

《她》(法国的一本时尚杂志)中除了这种主要针对女性的潜在的恐怖主义之外,有趣的便是其提出的要内转到自己身体中去并“从内部”对它进行自恋式投入的建议,这样做根本不是为了深刻地了解它,而是,根据一种完全拜物崇拜和耸人听闻的逻辑,为了使它向外延伸,变成更加光滑、更加完美、更具功能的物品。这是一种自恋的、然而是指导性自恋的关系,它在身体上进行的操作就像在“处女地”和“殖民地”上进行的操作一样,它把身体当做一座有待开发的矿藏一样进行“温柔地”开发以使它在时尚市场上表现出幸福、健康、美丽、得意动物性的可见符号,........

——让·鲍德里亚

但更重要的是,这种被改编成解放及实现的神话的自恋式重新投入,实际上同时又一直是一类有效的、竞争的、经济的投入。这样“被重新占有”了的身体从一开始就唯“资本主义”目的马首是瞻:换句话说,假如它得到了投入,为的就是使它能够结出果实。身体之所以被重新占有,依据的并不是主体的自主目标,而是一种娱乐及享乐主义效益的标准化原则、一种直接与一个生产及指导性消费的社会编码规则及标准相联系的工具约束。换句话说,人们管理自己的身体,把它当做一种遗产来照料、当做社会地位能指之一来操纵。上面那位说了“要用对自己孩子的那种温情去照料它”的女人随即补充说道:“我开始频繁出入美容院.......这段危机过后,见到我的人们都发现我更幸福、更美了......”作为娱乐工具和魅力指数恢复过来后,身体就成了一种投入(操心、挂念)工程的客体;这一工程,在人们非常希望实现的解放神话后面,无疑包括了一项比之对身体的开发在劳动力方面更加深刻异化了的工程。

——让·鲍德里亚

美丽之于女性,变成了宗教式的绝对命令。美貌并不是自然效果,也不是道德品质的附加部分,而是像保养灵魂一样保养面部和线条的女人的基本的、命令式的身份。

——让·鲍德里亚

在私营化、个性化的身体上,更变本加厉地汇集了各种自我关切和祈祥祛邪、满足与压抑等祭祀导向,——这完全是一堆次要的、“非理性的”消费,.......

——让·鲍德里亚

十多年来,纽约韩裔艺术家Ji Yeo见证了韩国整容业的飞速发展。如今,韩国的整容手术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多,超过五分之一的韩国女性做过整容手术。在一个每年价值数百亿美元、手术数量达数千万例的全球行业中,韩国是一个全球中心。据韩国健康产业发展研究所统计,每年前往韩国进行医疗旅游的人数接近30万,而且仍在以惊人的每年30%的速度增长。

女性整容表面看似是在定义和强化自己对美的理想,但其实更多是在男性、社会、职场、媒体以及资本等等影响规训下的行为。《纽约客》关于准备整形手术者的问卷调查显示,整容的原因包括找工作、结婚和重获自信。

Ji Yeo多年来相对系统和全面地揭示探讨韩国整容这一产业和现象,创作的作品至今包括四组:《整形康复室》是一组关于女性整容手术后处于康复期的人像作品;《画在我身上》是一行为艺术作品,即请求路人指出她身上需要整形的部分;《会有点疼》是一组关于整容诊所内部空间物件的作品;《试镜》揭示了标准化流水线式的整容现象。(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艺术摄影圈”,观看更多精彩作品。)

整形康复室

画在我身上

会有点疼

试镜

Ji Yeo简介:韩裔艺术家,获得罗德岛设计学院摄影硕士学位,现居住于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