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兔女郎,而不是猫女郎?
为其供稿的也是名家大腕,写《老人与海》的海明威、写《月亮与六便士》和《面纱》的毛姆、写“兔子四部曲”的厄普代克、写《侍女的故事》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波普运动”的领军人物沃霍尔、“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也在《花花公子》上登过画……再扯几个出来,二十世纪的文化史差不多就能凑个半篇了。对了,王朔也曾经给《花花公子》投稿,但因太过“黄色”,嗯,被退稿了。
书归正传,从《花花公子》内容的取向上来说,不难看出它的创建者休·赫夫纳(Hugh Hefner,也有译为休·海夫纳)是一个彻底的自由主义者,他想要“创造一种所有人都能享乐的文化”。时任《花花公子》艺术总监,也是著名平面设计师亚瑟·保罗(Arthur Pual / Art Paul)根据赫夫纳的需求,设计出一个戴着领结的兔子侧脸剪影logo,并首次以尾注的形式发表于《花花公子》第二期杂志上。
为什么是兔子?在接受意大利传奇记者法拉奇采访时,赫夫纳表示:这个兔子Logo主要有两个含义。因为兔子旺盛的繁殖力,在文化上有性的暗示。《花花公子》所倡导的精神正是一种“尽情享乐”的自由主义思想,因此选择了兔子作为其logo的原始材料。
不光是这样,赫夫纳也表示《花花公子》所青睐的女孩,也像兔子一样——活泼、害羞、性感。她不像蛇蝎美女一样身着黑色的蕾丝内衣,有点落寞,却又优雅魅惑。《花花公子》所青睐的女孩没有蕾丝,也不穿内衣,她像用肥皂水清洗过一样,干净、健康、快乐。
但这不是唯一的说法。也有证据指出兔女郎套装并非是赫夫纳原创,而是芝加哥当地餐馆主伯纳德·邦尼·菲茨西蒙斯的创意(Bernard “Bunny” Fitzsimmons)。赫夫纳在年轻时常常光顾这家名为“邦尼酒馆”(Bunny Travern)的店,并且赫夫纳也在给伯纳德的一封信中,正式说明了“兔子的灵感来源于此地”。
后来,赫夫纳的商业帝国不再仅限于出版行业,他成立了花花公子俱乐部,并招募年轻漂亮的女性前来担任服务员,而制服,自然就是那套兔女郎装。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兔女郎们也被遗忘在了时光的尘埃中。今年,《花花公子》正式宣布停止发行纸质刊物,转而专注于电子媒体的发展。而昔日貌美的兔女郎们,也随着“花花公子俱乐部”走入了历史的尘埃。她们也因为这身制服带来的一些臆断,遭受了一些本不应该有的责难。
事实上,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兔女郎们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正式上岗。她们要认识百余种酒,知道如何装饰鸡尾酒以及接待好前来的客人。她们被严格禁止与客人约会,客人们也必须严守规矩,不能与兔女郎们发生肢体接触。她们其实并不轻浮,连真名都不会轻易地透露,更何况邀请顾客成为入幕之宾呢?
所以,幻想兔女郎的各位,请适可而止吧。诚如赫夫纳所言:“她们活泼、害羞、性感,这也早就了她们不谙世故、天真无邪,你永远也无法拥有她。”
送大家一个彩蛋,以下是《花花公子》杂志的一些知名封面,每一个封面里都藏了一只小兔子,看看你能不能找出来:
图片:亚马逊 图片:亚马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