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维和部队

2020年7月2日 中国第18批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扫雷官兵抵达黎巴嫩与以色列边境“蓝线”敏感地域进行工作

2020年7月10日 6名女扫雷作业手将随中国第19批赴黎维和部队出征

2020年9月27日 中国赴黎维和部队支援贝鲁特港口灾后重建

2020年10月24日 中国赴黎维和部队圆满完成贝鲁特援助任务

中国维和部队泛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向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中派出的军事、警察和非军警人员,或特指成建制派出的中国维和单位。自1990年参加联合国主导的维和行动以来,中国已派出3万多人次参与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1]。

历史[编辑]

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并于同年12月6日获得联合国大会通過[2]。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和管理中国军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工作。

2002年2月,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一级维和待命安排机制,指定了1个联合国标准工程建筑营、1个联合国标准二级医院和2个联合国标准运输连为联合国待命安排部队,承诺具备在接到联合国派兵请求后90天内部署到维和任务区的能力[3]。

2007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并为维和部队题词:“忠实履行使命,维护世界和平”。

2007年9月17日,中国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官员赵京民正式就任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部队指挥官,成为首位担任联合国维和部队高级指挥官的中国军人[3]。

2016年5月6日,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联利团)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举行授勋仪式,向中国第18批赴利维和部队508名官兵授予“和平荣誉勋章”[4]。

维和行动[编辑]

参见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列表以获取更详尽的列表。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正在进行维持和平行动的地区 已经结束维持和平行动的地区

维持和平行动是联合国所确立的一种独特而有活力的手段,目的是帮助受冲突之患的国家创造实现持久和平的条件。从2000年1月起,中国累计向9个任务区派出2000多人次维和警察。至2015年底,中国军队的维和兵力规模,已增加至3100人左右;另外还有178名中国维和警察在联合国总部、利比里亚、南苏丹和塞浦路斯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1]

中国参与的联合国维和行动[5]

行动开始时间

行动名称

行动地点

人数

1990年

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

中东地区

5名军事观察员

1991年

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

西撒哈拉

1992年4月

联合国柬埔寨临时权力机构

柬埔寨

400名官兵组成的工程兵大队

2003年4月

联合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特派团

刚果民主共和国

2003年11月

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

利比里亚

275人的工兵連、240人的運輸連和一個35人的聯合國標準二級醫院共500多人[6]

2005年10月

联合国苏丹特派团

苏丹

工程技术人员、运输部队和一个医疗小组共400多人[7]

2006年3月

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

黎巴嫩

2007年11月

非洲联盟-联合国达尔富尔混合行动

苏丹(达尔富尔地区)

700名军人[8]

2013年7月

联合国驻马里综合稳定特派团

马里

中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共395人,包括一支155人的工兵分队、一支170人的警卫分队和一支70人的医疗分队[9]。

2015年1月

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

南蘇丹

中国军队向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派遣1支700人维和步兵营。

殉职人员[编辑]

於2010年海地地震中倒塌的联合国特派团總部大樓

截至2016年,中国共有19名官兵警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时牺牲[10]。

中国维和部队历年牺牲人员名单[10]

姓名

身份

军警种

备注

刘鸣放

联合国驻柬埔寨军事观察员

1992年5月,在柬埔寨执行任务时因感染脑疟疾,医治无效不幸牺牲。

陈知国余仕利

中国赴柬埔寨维和工程兵大队士兵

1993年5月,在柬遭遇不明火箭弹袭击牺牲。

雷润民

联合国驻伊拉克-科威特军事观察员

1994年,在科威特、伊拉克边境执行任务时因车祸牺牲[11]。

郁建兴

联合国对伊拉克武器核查机构化学视察组组长

解放军总参谋部

2003年3月,在第二次赴伊拉克执行核查任务时遭遇车祸牺牲。

付清礼

维和工兵连建筑分队三班班长(二级士官)

2005年5月,在刚果(金)执行维和任务时因病牺牲。

张明

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士官

2005年10月,在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时遭流弹袭击牺牲。

杜照宇

联合国驻黎巴嫩军事观察员

解放军总参谋部

2006年7月25日,在黎巴嫩和以色列冲突中,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希亚姆观察哨所遭以色列空军炮火袭击,包括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在内的4名联合国观察员不幸身亡。

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赵化宇

公安部警察[12]

2010年1月,在海地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殉职[13]。

李钦、钟荐勤、和志虹(女)

武警、公安部边防部队(云南省总队)[12]

申亮亮

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

解放军陆军[14][15]

2016年6月1日,在加奥营地遭汽车炸弹袭击牺牲[16]。

李磊、杨树朋

中国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外出维和

2016年7月10日,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1辆装甲车在南苏丹联合国营地执行难民营警戒任务时被一发炮弹击中,造成中国维和人员2人牺牲、2人重伤、3人轻伤.

参考文献[编辑]

^ 1.0 1.1 揭秘中国在海外维和是种怎样的体验. 人民网. 2016-01-08 [2022-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 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大事记. 人民网. 2015-05-29 [2022-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5).

^ 3.0 3.1 赵京民:维和安全部队无重武器 装甲车仅自卫. 环球网. 2013-07-15 [2022-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7) (中文(中国大陆)).

^ 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荣获联合国勋章. 新华网. 2016-05-07 [2022-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8).

^ 回眸30年: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大事记. 新华网. 2008-12-17 [2022-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4).

^ 中國維和部隊前往利比里亞. 2004-01-20 [2022-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8) (英国英语).

^ 中国将向苏丹派出维和部队. BBC中文网. 2005-09-09 [2016-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9).

^ 叶凡、任禺阳. 中国南苏丹维和受肯定. 美国之音. 2014-09-13 [2016-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5).

^ 李祥辉、杨再新. 中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部队组建完毕. 解放军报. 2016-04-09 [2016-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6).

^ 10.0 10.1 姚文广. 中国维和部队殉职人数有多少?. 网易军事. 2016-06-01 [2016-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8).

^ 雷润民.

^ 12.0 12.1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丰碑不朽鉴忠勇——铭记牺牲在海地的八名中国维和警察-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 [2023-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5).

^ 陈小茹. 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启程回家——海地维和部队官兵泪别战友. 中国青年报. 2010-01-18 [2016-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6).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李磊:维和战场上的英雄战士-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 [2023-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5).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杨树朋:献身使命的维和勇士-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 [2023-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1).

^ 金昊. 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遭炸弹袭击 致一死四伤. 凤凰网. 2016-06-01 [2016-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8).

外部链接[编辑]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官方网站

电视剧《中国维和行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

查论编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部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進行中非洲

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

达尔富尔混合行动(英语:African Union-United Nations Hybrid Operation in Darfur)

刚果民主共和国稳定特派团

阿卜耶伊临时安全部队(英语:United Nations Interim Security Force for Abyei)

南苏丹共和国特派团

中非共和国多层面综合稳定团(英语:United Nations Multidimensional Integrated Stabilization Mission in the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亞洲及太平洋地區

印度和巴基斯坦观察组(英语:United Nations Military Observer Group in India and Pakistan)

歐洲

驻塞浦路斯维持和平部队(英语: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 Force in Cyprus)

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

中東地區

停战监督组织(英语:United Nations Truce Supervision Organization)

脱离接触观察员部队

驻黎巴嫩临时部队

已完成非洲

刚果行动

过渡时期援助团(英语:United Nations Transition Assistance Group)

第一期安哥拉核查团

第二期安哥拉核查团

第一期索马里行动(英语:United Nations Operation in Somalia I)

莫桑比克行动(英语:United Nations Operation in Mozambique)

第二期索马里行动(英语:United Nations Operation in Somalia II)

乌干达—卢旺达观察团(英语:United Nations Observer Mission Uganda-Rwanda)

利比里亚观察团(英语:United Nations Observer Mission in Liberia)

卢旺达援助团

奥祖地带观察组(英语:United Nations Aouzou Strip Observer Group)

第三期安哥拉核查团(英语:United Nations Angola Verification Mission III)

安哥拉观察团(英语:United Nations Observer Mission in Angola)

中非共和国特派团(英语:United Nations Mission in the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塞拉利昂观察团(英语:United Nations Observer Mission in Sierra Leone)

塞拉利昂特派团(英语:United Nations Mission in Sierra Leone)

刚果民主共和国特派团(英语:United Nations Organization Mission in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特派团(英语:United Nations Mission in Ethiopia and Eritrea)

科特迪瓦特派团(英语:United Nations Mission in Côte d'Ivoire)

利比里亚特派团(英语:United Nations Mission in Liberia)

科特迪瓦特派团(英语:United Nations Operation in Côte d’Ivoire)

蒲隆地行動

苏丹特派团(英语:United Nations Mission in the Sudan)

中非和乍得特派团(英语:United Nations Mission in the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and Chad)

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

美洲

秘书长特别代表驻多米尼加共和国特派团(英语:DOMREP)

中美洲观察团(英语:ONUCA and ONUSAL)

萨尔瓦多观察团(英语:ONUCA and ONUSAL)

海地特派团(英语:United Nations Mission in Haiti)

海地支助团

危地马拉核查团(英语:United Nations Verification Mission in Guatemala)

海地过渡时期特派团

海地民警特派团

海地稳定特派团

海地司法支助特派团

亞洲及太平洋地區

驻西新几内亚安全部队(英语:United Nations Security Force in West New Guinea)

印度—巴基斯坦观察团(英语:United Nations India-Pakistan Observation Mission)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斡旋特派团(英语:United Nations Good Offices Mission in Afghanistan and Pakistan)

驻柬埔寨先遣团(英语:United Nations Advance Mission in Cambodia)

柬埔寨过渡时期权力机构

塔吉克斯坦观察团

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

东帝汶支助团(英语:United Nations Mission of Support to East Timor)

东帝汶综合特派团

歐洲

保护部队(英语:United Nations Protection Force)

格鲁吉亚观察团(英语:United Nations Observer Mission in Georgia)

克罗地亚恢复信任行动(英语:United Nations Confidence Restoration Operation in Croatia)

预防性部署部队(英语:United Nations Preventive Deployment Force)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特派团(英语:United Nations Mission in Bosnia and Herzegovina)

东斯拉沃尼亚、巴兰尼亚和西斯雷姆过渡行政当局

普雷维拉卡观察团(英语:United Nations Mission of Observers in Prevlaka)

警察支助小组(英语:United Nations Civilian Police Support Group)

中東地區

第一期紧急部队(英语:First United Nations Emergency Force)

黎巴嫩观察组(英语:United Nations Observation Group in Lebanon)

也门观察团(英语:United Nations Yemen Observation Mission)

第二期紧急部队

伊朗—伊拉克军事观察团(英语:United Nations Iran-Iraq Military Observer Group)

伊拉克—科威特观察团(英语:United Nations Iraq-Kuwait Observation Mission)

叙利亚监督团

查论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组织机构中方

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

中央外事办

外交部

外长

发言人

驻外机构

大使

驻外副部级外交官

特使

国防部

国际军事合作办

维和办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国外文局

中共中央统战部

国际发展合作署

国家外国专家局

国家移民局

全国人大

外事委

外事局

华侨委

全国政协

外事委

外事局

港澳台侨委

中央追逃办

外交学会

对外友协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中国环球电视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地方各级国际传播中心

国家汉办

孔子学院

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

驻华

外交代表机构

领事机构

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

联合国驻华系统

记者协会

国际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外交礼仪相关

外交部礼宾司

解放军仪仗大队

礼炮中队

解放军军乐团

武警国宾护卫队

人民大会堂

国宾馆

国宴菜

外交史

中國對外關係史

建交史

外交關係年表

对外援助

援建剧场列表

援建体育馆列表(英语:Stadium diplomacy)

参加的国际公约

制裁

建国初期

冷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萬隆會議

三大外交政策

一边倒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人民外交

毛泽东访问苏联

中苏交恶后

“文化大革命”时期外交及国际形势

革命外交路线

反帝反修

积极备战

输出革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一条线、一大片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乒乓外交

熊猫外交

三个世界

中阿决裂

邓小平1978年出访

改革开放后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南南合作

南北对话

国际新秩序

国际关系民主化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和平崛起→和谐世界

新型國際關係

大国外交

周边外交

钓鱼岛问题

东海油气田问题

南海问题

沙長城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戰狼外交

債務陷阱外交

领导人访问列表

最高领导人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习近平

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李鹏

朱镕基

温家宝

李克强

李强

全国政协主席

国家副主席

外国国家元首及最高领导人访华

外国政府首脑访华

术语

一个中国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反華

境外敵對勢力

亡我之心不死

是可忍孰不可忍→勿謂言之不預也

综合国力

三股势力

核心利益

网路主權

中國一點都不能少

竄訪

多边关系联合国

联大2758号决议

安理会

常任理事国

否决权

维和

常驻纽约代表团

代表

常驻日内瓦代表团

代表

常驻维也纳代表团

代表

常驻亚太经社会代表处

代表

国际海底管理局

代表

区域政治

上海五国→上海合作组织

六方会谈

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三国合作秘书处

東亞共同體(构想)

东南亚国家联盟

10+1

10+3

东亚峰会

東亞全面經濟夥伴關係

中國—中亞峰會

亚信峰会

亚欧会议

非洲联盟

中非合作论坛

中阿合作论坛

中拉论坛

欧盟

驻欧盟大使

领导人会晤

人权对话

战略对话

珍珠链战略

阿富汗邻国外长会议

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

中國、巴西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共識

国际调解院

区域经济

一带一路

高峰论坛

絲路基金

中巴經濟走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澜湄合作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自贸区

博鳌亚洲论坛

亚欧会议

中非合作论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阿合作论坛

中拉论坛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

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

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

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

欧盟

中国欧盟商会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搁置)

经贸高层对话

汉堡峰会

全球经济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二十國集團

世界互联网大会

世界經濟論壇

夏季达沃斯论坛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发展中国家

七十七国集团

不结盟运动

金砖国家

银行

立场文件

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英语:Global Security Initiative)

双边外交关系亚洲(分類)

阿富汗

阿联酋

阿曼

阿塞拜疆

巴基斯坦

巴勒斯坦

巴林

朝鲜

東帝汶

菲律宾

格鲁吉亚

哈萨克斯坦

韩国

吉尔吉斯斯坦

柬埔寨

卡塔尔

科威特

老挝

黎巴嫩

马尔代夫

马来西亚

蒙古国

孟加拉国

缅甸

尼泊尔

日本

沙特阿拉伯

斯里蘭卡

塔吉克斯坦

泰国

土耳其

土库曼斯坦

文莱

乌兹别克斯坦

新加坡

叙利亚

亞美尼亞

也门

伊拉克

伊朗

以色列

印度

印度尼西亚

約旦

越南

非洲(分類)

阿尔及利亚

埃及

埃塞俄比亚

安哥拉

贝宁

博茨瓦纳

布基纳法索

布隆迪

赤道几内亚

多哥

厄立特里亚

佛得角

冈比亚

刚果(布)

刚果(金)

吉布提

几内亚

几内亚比绍

加纳

加蓬

津巴布韦

喀麦隆

科摩罗

科特迪瓦

肯尼亚

莱索托

利比里亚

利比亚

盧旺達

馬達加斯加

马拉维

马里

毛里求斯

毛里塔尼亚

摩洛哥

莫桑比克

纳米比亚

南非

南蘇丹

尼日尔

尼日利亚

塞拉利昂

塞內加爾

塞舌尔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苏丹

索马里

坦桑尼亚

突尼斯

乌干达

赞比亚

乍得

中非

欧洲(分類)

阿尔巴尼亚

愛爾蘭

愛沙尼亞

安道爾

奧地利

白俄羅斯

保加利亞

北馬其頓

比利時

冰岛

波蘭

波黑

丹麥

德国

俄罗斯

法國

芬蘭

荷蘭

黑山

捷克

克罗地亚

拉脫維亞

立陶宛

列支敦士登

盧森堡

羅馬尼亞

马耳他

摩爾多瓦

摩納哥

挪威

葡萄牙

瑞典

瑞士

塞爾維亞

塞浦路斯

圣马力诺

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亚

烏克蘭

西班牙

希臘

匈牙利

意大利

英國

美洲(分類)(拉丁美洲)

阿根廷

安提瓜和巴布达

巴巴多斯

巴哈马

巴拿馬

巴西

秘鲁

玻利维亚

多米尼加

多米尼克

厄瓜多尔

格林纳达

哥倫比亞

哥斯达黎加

古巴

圭亚那

加拿大

美國

洪都拉斯

墨西哥

尼加拉瓜

薩爾瓦多

苏里南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委内瑞拉

烏拉圭

牙买加

智利

大洋洲(分類)

澳大利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

斐济

基里巴斯

庫克群島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瑙鲁

紐埃

萨摩亚

所罗门群岛

汤加

瓦努阿图

新西兰

与非建交国关系見備註亚洲

不丹

非洲

斯威士兰

歐洲

梵蒂冈

大洋洲

馬紹爾群島

帕劳

图瓦卢

美洲

巴拉圭

伯利兹

海地

圣基茨和尼维斯

圣卢西亚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危地马拉

未承认的国家或地区

科索沃

阿布哈兹

北塞浦路斯

德涅斯特河沿岸

马耳他骑士团

南奥塞梯

索马里兰

西撒哈拉

已消亡的國家見備註

蘇聯

南越

南斯拉夫

捷克斯洛伐克

东德

南也門

錫金

坦噶尼喀

桑給巴爾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各地方省際關係和对外事务

海峡两岸

福建—台灣

福建

上海

山东

天津

台灣

印尼

西

瑞典

巴西

查论编 香港對外事務組織和機構

香港特區政府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政府總部禮賓處

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中國大陸、海外、台灣)

「一帶一路」專員

人民出入境

香港身份證

香港特區護照

英國國民(海外)護照

香港簽證身份書

香港签证政策

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持有人簽證要求

英國國民(海外)簽證要求

雙邊關係兩岸四地

中國大陸

廣東

深圳

上海

福建

四川

澳門

台灣

主權國家

澳洲

加拿大

法國(英语:France–Hong Kong relations)

格魯吉亞

德國

印度(英语:Hong Kong–India relations)

印度尼西亞(英语:Hong Kong–Indonesia relations)

日本

以色列(英语:Hong Kong–Israel relations)

列支敦士登

馬來西亞

馬爾代夫(英语:Hong Kong–Maldives relations)

納米比亞(英语:Hong Kong–Namibia relations)

尼加拉瓜

朝鲜

巴基斯坦(英语:Hong Kong–Pakistan relations)

菲律賓

卡塔爾(英语:Hong Kong–Qatar relations)

俄羅斯(希伯来语:יחסי הונג קונג–רוסיה)

新加坡

韩国

南非(英语:Hong Kong–South Africa relations)

西班牙(英语:Hong Kong–Spain relations)

瑞士(英语:Hong Kong–Switzerland relations)

泰國

英國

美國

人口

香港移民潮

香港回流潮

查论编 澳門對外事務

澳門特區政府

招商投資促進局

政府總部事務局

澳門經濟貿易辦事處(中國內地、海外、台灣[@])

澳門領事機構列表

两岸四地

中國內地

廣東

香港

台灣

其他國家

巴西

朝鲜

日本

東帝汶

西班牙(西班牙语:Relaciones España-Macao)

葡萄牙

美國

註釋:@ 暫停運作

備註:粗體表示曾經建立外交關係,但現時斷交的國家。這些國家目前除已消亡者外,多與中華民國保持外交關係。斜體 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未實際統治的區域。關於中華民國外交,另見模板:中華民國外交。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关系,另见模板:台湾海峡两岸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