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百万难扎根,为啥10个北漂9个得撤离?

每个小区附近都有大超市,蔬菜都放塑料薄膜的盒子里卖,那种非常贵。

但是如果去小区下边的菜摊子,能便宜不少,如果愿意,大部分居民区附近还有个农贸市场,那里更便宜。

所以两口子加起来赚万把来块也能过得还不错。

北京人讲究吃不讲究穿,又省了一笔。

这也是为啥好多人发现生了孩子老人过来做饭,生活成本一下子降了不少,因为老人们天生会找便宜的买菜地方,而且愿意多走一段。

很多年轻人在一个地方住五六年,可能都不知道附近走一站地就有个大农贸市场。

这样省着点,加上公交系统又巨便宜巨方便。

如果很早就有房子有学位,不用担贷款,北京生活成本跟三四线差不多。这几乎是北京最低难度的玩法。

2000年北京人口普查的时候,北京有1380万人,那时候北漂还没大规模开始,可以认为这一千多万人过着不用担心房子的生活。

但是,要但是了。

如果你是外地人,通过大学考进来,想在北京成家立业生孩子,并且想把孩子养大,那情况就变了。

首先你得在毕业六七年内攒够一百多万现金,因为这是在北京买个上车房最低要求。

这过程中你还得租房,还得有其他各种花销,但是依旧得攒一百多万,只有攒够这个数,你才能勉强搞个上车房,也就是那种地段不咋地,房子也不咋地,也没车位。

更重要的是,基本没有学区的可能性。

这么短时间内攒这么多钱,再考虑到刚毕业一两年内根本攒不到钱,那算下来三十岁的时候,你收入最低也得税前三四十万才行,不然这一百万就够你受的。

不过这依旧不是问题的关键,毕竟你只解决了一个住的地方。

在北京,真正难的是孩子。

如果你想在北京定居,让孩子在北京上学,就需要一个能住人的学区房,又需要户口。

这一下把游戏难度往上拨了两个档次。

要知道,如果你只在北京工作生活,不涉及小孩的事,那工作居住证就已经足够了,但是如果小孩要上学高考,那就得有户口。

户口本身就非常非常难,北京现在积分落户每年只有6000个名额。

之前一个资产过亿的某培训机构大佬,也在渣浪抱怨搞不定户口,孩子没法上学参加高考,大家想想其他人。

那如何解决户口呢?

比较好的一个办法是,娶个带户口的妹子。

因为北京有大量央企,他们工资不咋高,但是给户口。所以一个好的搭配是男的赚钱,女的赚户口。

上次说这事不少小伙伴还指责我歧视女性,真没有。

因为要在京城快速攒钱,就面临体力和心力的巨大挑战,而且得非常抗操,这种事最好还是由老爷们来干。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要问了。

攒个靠谱学区需要大概多少钱呢?

因为学区房算二套,巨贵,首付巨高。可能需要六七百万的现金。

那你在三十岁的时候每月要承担月供,还要攒钱,一年得攒六七十万,才可能在小孩上学前搞定学区,小孩七岁上学,得在那之前搞定学区房。

问题是现在9年一学位,学区房最好是提前买,你买晚了,到时候选择范围非常窄,就得加钱。

大家明白了吧?外地人想在北京定居,还想让孩子上学,一点都不夸张,三十多岁的家庭税前一百万才行。

感受到压力了没?

你可能纳闷了,家庭收入一百多万难不难?

这个又分情况,北京这边绝大部分人收入都在一万以下,也能活下去。

但是你如果是个想留在京城的“北漂”,那你就得比别人牛逼的多才行。

大家要知道大城市的贫富分配情况非常极端。

按照最简单的二八定律,20%的人要拿走80%收入,4%的人要拿走一大半的收入,头部的那些人收入非常非常高。

而且北京走的是总部经济,全世界各大公司都在这边有总部或办事处,北京的很多小区租给这些公司出差的人,一个年租金就得三四十万,大家可以估计下他们的工资。

此外互联网中心,还有大量的金融业,都养着一堆的高薪人士,还有做买卖的,开饭店的什么的,各种经纪人,自由工作者。

每次新公司上市,都会创造出来一大群千万级的富翁。

各省有钱人子女也会向一线集中,甚至伺候这些人的服务业从业者,头部收入也非常夸张,有那种做头发的,健身教练什么的,都收入高的离谱。

中国大学毕业最顶尖的那部分人,如果没出国,基本都被北上深给吸收了,反正有钱人也不少。

大家为了孩子也愿意花钱。

北京还有一个职能,它是中国的好莱坞,每年新出现的明星大部分都是在北京产生的,这些大小明星和他们的经纪人也是北京有钱人阶层的一支。

大概算下来,每年新增十来万年入百万以上的人问题不大。

这样折腾下来,如果大家看到有人说自己家庭收入上百万,过得依旧紧巴巴,他们可能没瞎说,攒学区房可不是闹的。

北京这边好一些的学区房动不动上千万,上千万还往往不太能住,太小太破,如果想买个好点的学区,还能住,最好是三居室,房价直冲两千万去了。

这类房子,就算一年攒一两百万,都得攒好多年。

而且攒够首付了,交房之后的还贷也是个大麻烦,年入百万过得不如狗可能也没瞎说。

《学区房72小时》剧照

说到这里,大家看出来了吧,北京这边最难的是买房,比买房还难的是小孩上学。

既需要户口,又需要学区,这俩都难的要死。

如果正常上班而不是那种做买卖的或者富二代,把小孩养大更是个地狱级难度的副本。

《小舍得》剧照

很多北漂,尤其是码农们,都有过一个错觉。

大学毕业收入还不错,觉得以现在的工资,干个十来年,也在北京有房有车,从此便是长安人。

不过转眼十年之后,10个北漂9个得撤离,除非没孩子,甚至没老婆的,可以一直漂着。

北漂整体呈现两次撤离潮。

一般到达城市第五年或者第六年会走一批,买房无望,年龄也到了三十,于是回二线或者老家去了。

这时候有一批要在北京成功买房上岸,然后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也撤了。

这些人回老家往往回不去,毕竟老家又没有工程师岗位,大部分去了新一线,比如杭州成都什么的。

最后剩下少数一部分人,不结婚或没孩子,在北京待下去难度也不大;还有少量的人确实是通过高薪打通了超难副本。

大家可能纳闷了,既然这么难,那些月入还没过万的怎么活?

一部分是老北京,你拼命奋斗的,是别人自带的,他们没那些纠结的事。

有的北京人全家五六口子挤在一个三四十平的房子里,还悠然自得,他们等着孩子上完学,把房子卖了套现几百上千万,去别的地方呆着。

而且老北京人可能是见过世面的缘故,生活观念非常豁达,对学区房的欲望明显低于新加入的那群人。

还有那些外地进京务工的,比如保姆、保洁、快递、维修人员,他们收入不高,但是依旧比老家高太多。

这部分收入差,让他们也很乐意到北京打工。

几年前在飞机上旁边坐着一个中年大妈,她就是湖北人,去北京当保姆,一个月一万多,留在当地一个月两三千,所以去北京了,赚到钱给老家的儿子买房。

雇主为了让她早点返京,给她买了机票,她说第一次坐飞机很紧张,要不是雇主着急她回北京给她买票,她自己是绝对不会买的。

这些人本身就没准备在北京常住,北京对于他们只是一个赚钱的地方,赚到了钱存起来回老家花。

还有不少人,在北京码农圈这种人非常多,自己在北京赚钱,老婆孩子在别的城市。

有的在石家庄,或者在济南,还有老婆孩子在东北的,一个月回趟家。

我昨天发出去之后,评论区有个高赞小伙伴就是住在石家庄,应该是周末往返,你们感受下他们的生活:

你可能纳闷这样做累不累啊,当然累了。

不过他们回老家一年只能赚十来万都不到,在北京一年哪怕只赚二三十万万,这个差距足够抹平两地奔波的痛苦了。

人一旦当了爹,对痛苦承受上限非常高。

还有一部分,钱有了,学区房也买得起,但是没户口,就去读国际学校,等着将来回老家高考。

说到这里又有小伙伴纳闷了,有钱不是可以随便出国读名校吗?

这里又有个问题大家可能不知道,国外的大学,能比得上国内985的学校并不多。

大部分都是些“水校”,能赶得上国内985的一样很难考,而且需要家人陪着出去。

问题是赚钱买卖在国内,谁会跑国外去干耗着?

以前有些当妈的出去陪娃,一年回一次国,很快发现婚姻出问题了。

而且这几年大家心态也变了,很多人不再希望自己的娃去国外发展,回国发展的话,以前的那些“水校”早就没了魔力。

这也是为啥那些人花一两千万搞学区房、也不移民的原因。

要知道,现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的门槛已经很低了,这些人想移根本没难度。

还有一个问题,之前在渣浪聊这个话题的时候,有小伙伴问,北京除了那些几百上千万的学区房,就没有其他平价的了?

也有,以海淀为例,牛逼的直插天际,这些学校对应的房子非常贵,剩下的跟我们老家那边差不多。

以至于不少家长如果孩子没法上这些牛校,干脆卖房回二线,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因为凤尾实在是太烂了。

2021北京高考平均分前48名的高中

说到这里,大家就清楚了吧,为啥好多人说,把“生孩子选项”从人生清单里划掉,顿时感觉天地宽。

因为一线城市孩子的投入大到离谱,可能很多小伙伴已经感觉到了离谱,但是依旧体会不深,等你们有了孩子,生活会告诉你到底有多难。

不过有了孩子后,会觉得生活中多了很多欢乐,如果不去经历,也很难懂。

今年要修理校外辅导也有这方面原因,因为学区房已经够惨烈了。

校外培训更是个无底洞,这玩意纯粹的内卷,搞得一线城市人口出生率暴跌。

现在一线出生率只有0.5,低得吓人,这生育率,就算你拼命在北京扎根了,可能你孩子将来也不给生,然后就没然后了。

而且政府也在治理学区房,不知道能不能彻底解决,我个人认为非常难。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纳闷了,既然最终也得退出,那北漂们去一线到底干啥?

其实一线城市最大的好处就是“无限可能”。

我上文说的那些赚钱买卖,如果你呆在县城,是几乎没可能发生在你身上的。

但是如果你到了一线,尽管概率很低,但是确实有了一定的概率。

我这些年送走不少离开京城的,有的是当初跟我一起来的,还有是我从大学招聘进来后来在我手底下干活的。

大家普遍的反应是自己不适合京城,不过也不后悔。

有一个小伙说的比较有意思,“当初来北京,本以为玩的是《英雄无敌》,没想到玩的是《绝地求生》”。

说到底,想在一线立足,就需要在几年内赚足本地人几代人的积累,难度当然是地狱级的。

*本文经授权转自九边,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节课立场无关。

来源|九边

主编|不辣

责编|王小疼

跟万千职场人一起精进

·End·

-- -

01|雷军张一鸣的思维模型

02| 论躺平,只服日本社畜

03|互联网圈都在找老纪?

点个在看,为北漂加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